首页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机构介绍  环保学人  学术前沿  学术结晶  研究会专栏  电子期刊  求学浙林  省内立法  法律援助 
学术前沿
 环境法学前沿 
 相关学术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前沿>>环境法学前沿>>正文

曹明德:“美丽中国”建设的法治保障
2018-07-19 08:50  

编者按

本文刊载于《环境保护》2018年第11期。经作者授权,现由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推送。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摘要:美丽中国建设需要我们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彻底改变传统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增长的旧模式,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路径。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法治理念,明确政府、企业、公民等相关方的生态 保护法律责任,并依靠完善的生态法律制度及其有效实施进行保障。

关键词
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生态法治;环境权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我国宪法,“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也进入了新阶段。中共十八大第一次清晰地勾勒了建设“美丽中国” 的美好愿景;中共十九大进一步提出,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目标;在刚刚胜利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建立美丽中国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本研究将探讨美丽中国建设的法治保障。


 

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和生态法治理念


 

生态文明是超越以往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的必然成果。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的基础是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最大不同在于:生态价值观承认生态系统、物 种、生物圈的生态价值,认为人是生物系统的一个物种,其生存和发展必然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其他物种;后者用机械论的分析方法将人与自然加以分割,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客体的价值是依赖于主体的,离开主体客体是没有价值的,由此而否认自然、生态系统、其他物种存在和生存的权利和价值。正是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驱使下,近现代的生态、环境、资源问题日益严峻,已严重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类正在饱尝自己种下的苦果。为避免重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我国必须走出一条生态文明的路来。人类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成员,每一种生命形式都是独特的,应当得到尊重。“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离开其他物种和生命形式为人类提供的供给和服务,人类是无法生存于地球之上的。正如习近平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必须树 立生态文明和生态法治理念,才能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中国。


 

首先应当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全社会均应该深刻把握和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由此增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决策者应当深入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红线”“生态足迹”“气候变化”“碳汇”,在制定战略、规划、计划以及批准建设项目等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项目或工程对生态环境系统和气候变化的 长期影响等。普通公民也应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并从行为上约束自身。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发布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将进一步提升公民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企业应该摒弃粗放的发展模式,以服务生态文明为指导,追求技术和产品、服务创新。


 

其次,应当树立生态法治的理念。生态法治是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实施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理念的实现依赖于生态立法、生态执法和生态司法加以实施。以生态安全为例,我国宪法应当明确环境权或健康环境权,保护作为基本人权重要 组成部分的公民环境权,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质生态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强烈需求,保护中华民族的生态安全。当今世界上有140多个国家在其宪法中明确规定了环境权和/或环境责任,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宪法中甚至规定了自然的权利,至少有20个国家的最高法院或宪法法院在宪法缺乏明文规定健康环境权的情况下承认健康环境权的可实施性。南非宪法第24 条关于公民环境权的规定:每个人都享有一个对其健康和福址无害的环境的权利,为了当代人和未来世代人的利益;并明确写道:国家应当通过合理的立法或其他措施保护环境,包括防止污染和生态退化,增进保护,以及在促进正当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确保生态可持续的发展和自然资 源利用。南非宪法关于公民环境权的条款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应当将建设“美丽中国”提升到宪法的高度,进一步把我国宪法绿色化,在宪法中增加环境权条款。在法理上来说,这并不存在任何困难,我国已经把保护人权写入宪法,而公民环境权是基本人权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保障公民享有健康、安全、无害的环境也是建立生态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生态文明建设条款也已经写入我国宪法之中。


 

此外,建设美丽中国还要求强化生态执法和生态司法。在生态执法和司法过程中,执法和司法机构应当加大对损害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美丽中国建设需要明确各相关方的法律责任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所有生命形式共同的家园,因此,每个国家(政府)、组织和个人均无法置身事外,均负有保护这个共同家园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美丽中国建设的本质要求是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建设参与方是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组织等环境权益相关方。因此,美丽中国建设需要明确各相关方的法律责任。


 

从国际层面来看,以气候变化为例,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为原因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已经造成了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气温升高将造成南、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影响物种生存、造成自然灾害。为了避免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危险干扰,人类必须采取符合成本效益的减缓和适应措施。对此,每个国家、组织、企业、个人都有道义上的责任。同时,很多国家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鼓励企业研发和采用低碳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提倡低碳出行、使用环保产品、有机产品等绿色消费模式,倡导每个人切实履行自己的生态责任。道义责任靠责任主体的自愿屨行和社会舆论的压力来迫使其履行,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法律责任则具有强制力,由具有执行力的机构监督并强制责任主体履行其法定义务,保障相应责任的履行。


 

从我国的实际来看,可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在污染防治、绿色发展、低碳消费、公众参与、监督等方面,进一步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来保障美丽中国建设的推进。如强制企业采用和研发节能低碳绿色技术,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规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和推动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让政府、企业、组 织、公民均明确其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其应承担的生态环境责任,通过全社会履行责任,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完善的生态法律制度作保障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这些制度包括:


 

建立和完善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应当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与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密切关联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美丽中国和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目前,一些官方部门和智库对不同省份和城市的绿色发展进行了评价,其中有些科学的方 法和指标值得借鉴。


 

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不考虑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追究其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造成环境健康损害 的,要追溯其责任,让其承担赔偿后果。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和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制度,加快建立国 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强化水、大气、土壤 等污染防治制度。


 

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推进环境保险制度、绿色信贷制度、环境标识制度、环境税制度、动物福利制度、碳排放交易制度等“绿色制度”,充分发挥其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鼓励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在社会生活层面,提倡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活方式,提倡适度消费抵制过度消费。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类的贪婪是不能满足的”。当人的一种需求被满足时,一个新的需求又替代了它的位置。消费主义思想必然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已经使地球资源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全球变暖到物种消减,消费者都应对地球的不幸承担责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2017年5月26日在中央政治局第 41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他倡导推广绿色消费,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 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消费与物质至上、追求奢靡的消费主义不同,它是一种基于环境健康、资源节约的消费模式。绿色消费提倡公民过一种简朴的生活,选择使用绿色产 品(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产品生命周期终结可以回收再利用、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产品)。鼓励绿色消费势必推动绿色产业和市场的形成,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而绿色技术和绿色生产,又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的形成,推进社会从根本上进入绿色发展—— 美丽中国的本质要求。


 

此外,建设美丽中国除了理念更新、责任明晰、制度创新之外,还可以汲取、借鉴国外成功的生态法治经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OL]. 2018-02-23. http://cpc.people.com. cn/ xuexi/nl/2018/0223/c385476-29830095. html.

[2] 习近平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8-05-19. http://www. gov. cn/xinwen/2018-05/19/ content—5292116. htm.

[3] 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0L]. 2018-06-05. http://www.mep.gov. cn/gkml/sthjbgw/qt/201806/t20180605_442476. htm.


 


 

作者简介

曹明德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主编

关闭窗口

网站首页 | 机构介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系统安装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