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机构介绍  环保学人  学术前沿  学术结晶  研究会专栏  电子期刊  求学浙林  省内立法  法律援助 
求学浙林
 硕士站介绍 
 导师介绍 
 人才培养方案 
 招生简章 
 历年试题 
 精品课程 
 求学感悟 
当前位置: 首页>>求学浙林>>求学感悟>>正文

王利明 登山 治学 做人
2009-10-25 00:00  

登山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呼吸新鲜空气。登山尤其是登高山、险山、大山,比较累人,常常要出一身大汗,但是出过汗后,整个人却感到无比的轻松与愉悦。尤其在经过一番艰苦的跋涉,终于登上山顶,饱览眼前的美景,更是令人心旷神怡。春之生机、夏之热烈、秋之成熟与冬之冷峻,皆能在山水的流连忘返中一一体味。久居城市喧嚣之人,在静谧与雄阔的大自然中往往能够体会到人生的另一种意境。古人游历山川,登高望远,托物明志,借景抒怀,发思古之幽情,陶开阔之心境,留下了多少登山抒怀的不朽作品。“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大诗人李白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孤寂中仍然保持高洁品质和情怀。杜甫在《望岳》一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把泰山的雄伟描述得淋漓尽致,也抒发了诗人志存高远的情怀。而宋代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更是以关山为例精辟说明了人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所以,只要有空闲,我就会带着学生去爬山。登山的次数越多,我就愈发感到登山与治学两个似乎毫不相干的事情,实际上存在很多共通之处。

一则,无论是登山还是治学都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登山不同于散步,散步常常是没有目的的,性之所致,随心所欲,但是登山总是与追求联系在一起的。登山是要沿着山路向峰顶前进,而山顶就是目标。所以登山是一种有目的的追求,既非闲庭信步,更不同于昏昏然的梦游。登山在这一点上同于治学。治学虽需要激情,但不同于吟诗作画,趣之所至,性之使然,甚至是自娱自乐。治学需要的是严谨、求实,是要对现实与理论问题的解决,治学的目标就是探索真善美,寻求真理。尽管治学需要兴趣,甚至很多时候兴趣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动力,但满足个人的兴趣绝不是作学问的终极目的。学者应该常怀报国之心,治学应以国家民族的利益追求以及学术的发展为己任,这样的治学才具有持久性与永恒性。

二则,无论登山还是治学都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活动。当人们登上一座山的峰顶之后,他常常会发现还有更高、更险峻的山在等着他,于是又要向新的目标前进。一个真正的登山爱好者决不会满足于登上一个山峰,他会不断地挑战自我,去征服那些更高、更陡峭的山。做学问也是如此,任何有志于学术之人都决不会满足于一孔之得,而沾沾自喜,他总是会不断地追求,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他的学问也在不断升华。现代社会中信息、知识的发展速度一日千里,尤其需要治学者不断地求索适应时代发展之需要,如果满足于陈旧之知识,不及时更新,则势必为时代所抛弃。

登山不仅仅是对美景的观赏也是对自我意志的一种考验,“无限风光在险峰”既是登山者的追求也是学问人的心境。王安石在《游葆禅山记》中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由此可见,登山与治学实在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学问研究的越深、越新,则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大。任何学术精品非经年累月之功无法完成,她是由作者的心血所铸造的。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众人皆可为之,难以体现学问之真谛,而任何艰深学问永远都只是少数恒者、艰辛者才能达致。浅尝辄止,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永远不可能探询学问的奥秘。在茹苦中坚持,在含辛中锤炼,登山与做学问一样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登的山越高就越辛苦,学问做得越深越扎实也越辛苦,这二者是成正比的。俗语有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尽管有些时候,付出了劳动却未必能得到收获,或者没有得到预期的收获,但是“尽吾志不能至者,无悔也”。

三则,无论是登山还是做学问,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没有终南捷径。尽管人们可乘坐汽车或缆车直达山顶,但是这样也就失去了登山本身所具有的诸多乐趣,不能称之为登山。同样,做学问也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平心静气,不可寄希望于走捷径,任何投机取巧的行为也许能获得短暂的喝彩,但不可能作出真正的学问。登山的过程是平凡的,没有什么精彩之处,一步一步,汗流浃背的背后常常是平凡甚至枯燥。同样,做学问也是一个很清苦的事情,既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有时甚至会被世人所遗忘,但是做学问又必须要这样,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没有凳坐得十年冷的态度与精神,是不可能做出真学问的。

四则,登山与做学问一样都需要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决不可半途而废。在登山的过程,经常要遭受肌酸腿累之苦,甚至风吹雨淋日晒,甚至会遇上各种不测之险,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与恒心,因为畏惧、痛苦而退缩,那么永远不可能登上山峰。做学问一样,任何真学问都不可能是三天两日就可以做出来的,必须持之以恒,数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如果因为短期内没有出成果就灰心丧气,一日十曝,甚至完全放弃,那么也永远做不出真学问。尤其在现代社会,各种诱惑甚多,生活就象万花筒一样,千变万化,多姿多彩,做学问的人没有顽强的毅力与恒心,因为外界的诱惑而浮躁,心存杂念,如何能够做得了学问?

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也领悟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人生在于奋斗。人是要有一定追求,要有自己的信念与理想,人的一生应当象登山那样一步一步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而不能漫无目的,虚度年华,游戏人生。人生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追求一时的狂飚突进,不能也无法超越他应当经历的阶段。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人也同样要在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的过程中,不断求索,砥砺自我。登山有上坡也有下坡,有平坦的大路也有陡峭的悬崖,而人生不是同样既有一帆风顺,也有坎坷曲折吗?如果因为一时的困难挫折而灰心丧气,怎么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呢?毛主席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勇于追求、持之以恒,任何艰难险阻都不是不可战胜的。登山时即便已经登上一座山峰,也会看到山外有山,因此做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尤其是登上山顶,尽管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架势,但是高处不胜寒。由此看来,人们要始终有敬畏之心,切不可以小成绩而洋洋自得,忘乎所以,始终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心境。这也许是古人所谓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吧。尽管不敢称自己为仁者与智者,但从登山中也领悟出许多人生真谛。将这些感悟写出来,主要是为了激励自己在今后的学术之路上能够走得更加扎实,同时也希望能够与同仁共勉之。

【注释】*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本文转自《法学》2006年第5期

关闭窗口

网站首页 | 机构介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系统安装 | 管理登录